小土豆做大文章
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特产马铃薯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宣教中心 王静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紧紧围绕“中国薯都”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构建以种薯为主导,商品薯、加工薯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小土豆做出大文章,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打造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土豆做大产业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位于东经110°~ 113°,北纬41° ~43°,是乌兰察布草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市唯一的一个牧业旗县。
马铃薯是内蒙古“三宝”之一,它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传入中国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兰察布市“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四子王旗以其优越的自然气候特点,一跃成为乌兰察布、内蒙古乃至全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当也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型的作物,在法国被称作“地下苹果”,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 5%,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其所含的维生素是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西红柿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为蔬菜之最。专家发现,在俄罗斯、保加利亚、厄瓜多尔等著名的长寿之乡里,人们的主食是马铃薯。它外皮光滑,肉质脆嫩,细腻甘甜,是不可或缺的家常美味。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扶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按下发展的“快进键”。到2025年,力争全旗马铃薯种植规模恢复到60万亩,总产量突破100万吨。马铃薯种薯基地达到25万亩,脱毒种薯年繁育面积稳定在10亩以上,种薯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推广及率提高到95%。马铃薯加工专用薯种植面积25万亩
产量达到50万吨、加工转换能力达到50万吨,(其中淀粉加工薯、薯条薯片)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换率达到70%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左右。马铃薯冷藏保鲜能力达到10万吨,总仓储力达到40万吨。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争取国家后续5年制种大县支持。完成自治区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认定,打造品种结构齐全、区域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发展、增收带动能力强的全新产业模式,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马铃薯生产、创新、流通基地。
小土豆有大作为
从过去粗放式生产到如今集约式经营的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马铃薯之乡”.到如今打造“中国薯都”。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从“土豆豆”到“金蛋蛋”的精彩嬗变。如今,四子王旗秉承“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农牧业高货量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推进国家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扩大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延伸产业带、推广智慧农业、做大做强马铃薯主导产业,有力地提升马铃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水平,按照“三心”(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中心、马铃薯深加工中心、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三区”(物流贸易区、产业融合区、生产示范区),“两带”(马铃薯产业发展带和马铃薯文化景观带),“一平台”(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发展规划建设,四子王旗力争“十四五”期间马铃薯覆盖耕地面积约为12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左右;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542平方公里,园区耕地面积68. 55万亩,马铃薯良繁基地稳定在3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构建.以种薯为主导商业薯、加工薯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
春风化雨,政策归心。四子王旗农民们正喜气洋洋地忙着春耕春种,那崭新的现代机械正在沃野上耕耘,犁铧翻出黑压压的泥土,清新的气息透露着华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农耕文明的芬芳,也彰显着习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嘱托和期望。
绘就新蓝图,奋进新征途。四子王旗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推动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共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果。
疾风知劲草。简兑天衡这一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在四子王旗入驻,正符合“天时地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用它“生态化布局、数字化运营、高质量发展”的纵横之道,为乡村振兴之路做出最好的实践诠释和奇迹标注。
电话:023-67137177
邮箱:jianduitianheng@163.com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1009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