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银峰健康国人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宣教中心 唐天武
在今年开网的简兑天衡商城展示的全国土特产品中,有一种绿色茶饮深受国人欢迎。它就是全国首批“绿色食品茶”之一-的石门银峰。按照石门县委、县政府以“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思路,引导茶农主攻"有机茶、名优茶”,使茶叶产业成为石门县农村经济中效益最高、前景最好的支柱产业。
炒青绿茶发源石门
享有“茶都”美誉之称的湘西北门户——石门, 地处北纬30°全球优质茶叶生产区域,产茶历史悠久。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时期,石门时属武陵郡,《荆州土地记》就有“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的记载。唐玄宗元和年间,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就任朗州(今常德)司马,曾到西山垭(现石门县雁池乡韦家湾村)时,写下“山僧后檐茶树丛,春来映竹抽新茸……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西山兰 若试茶歌》的诗句,成为中国绿茶“炒青法”最早记载,此据可证明石门是中国炒青绿茶的发源地之一。北宋皇祐年间蔡襄所著《茶录》记载,“石门产牛抵茶,为贡品”。“牛抵茶”产于石门县城渫水河南岸、十九峰山及夹山脚下的二都八坪。19 世纪80年代,石门县紧跟国内外茶叶形势,先后研制出“三人垭”“太青秀峰”“西山毛峰”“泥沙银针”“牛抵茶”“石门银峰”“东山秀峰”“白云银亳”等名优茶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湖南名茶银峰独秀
1991年,由原湖南农学院朱先明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与原石门县茶叶开发总公司合作,利用原石门县水南渡乡周边(今所街乡水南渡村)的自然资源优势、鲜叶原料优势和品质优势,产、学、研相结合,在研究、改进原历史名茶“牛抵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现代消费理念,研制出现代名茶——石门银峰。
石门银峰的采制十分考究。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采下粗壮的芽头或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分级摊放,并做到“四不采”(不采雨水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病虫瘦弱芽叶)。鲜叶要求嫩、匀净、齐。再经摊青、杀青、清风、初揉、初烘、摊凉、复揉、复烘、理条、整形、提毫、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
石门银峰于1993年被评为湖南省名茶: 1994 年荣获“中茶杯”二等奖; 1994 年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1998 年获湖南省名优茶金牌杯金奖; 1999 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银奖; 2000 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2002 年在“湘鄂黔渝”武陵山区茶
“石门银峰”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省级评审
叶评比中获金奖; 2004 年获中国湖南·星沙(首届)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2005 年再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2005 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
2021年6月,石门银峰成为石门县首个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通过省级评审的产品。参与核查和品鉴的专家-致认为 ,石门银峰无论从其茶园生产管理还是从土、水、肥的施用以及采摘,再到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制作,均符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各项要素。同时认为:石门银峰茶条索紧细匀直,显锋苗,满披银毫,色泽翠绿,汤色浅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甘,叶底嫩绿鲜活匀整。
畅销全国好评如潮
全县目前有11个乡镇、区、2个农林场主产茶叶,其中拥有茶园667公顷以上的乡镇5个;全县茶园总面积18.6万亩,年产干茶6万吨,年茶叶综合产值56亿元。“石门银峰” 茶叶品牌经评估价值为18亿元人民币,其系列茶综合产值超过39亿元。
自2003年以来,石门茶叶协会联合中国茶叶学会、石门县政府先后在北京、杭州、长沙等城市成功举办了“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碗石门茶”“石门银峰品茗会”等一系列茶文化及茶叶品牌促销活动,并创制了《请喝一碗石门茶》《白云山茶歌》《夹山茶醉》《酽酽绿绿石门茶》等一批歌曲、 影视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石门品牌茶叶,促使石门茶叶的质量、档次得到了提升,石门茶叶企业的规模得到了扩大,全县茶叶市场、技术、产品等方面逐步实现了信息共通、共享,石门茶叶品牌享誉海内外。石门先后被授予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等称号。
电话:023-67137177
邮箱:jianduitianheng@163.com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1009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