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兑天衡助力腾飞
昌邑梭子蟹扩大养殖规模
山东潍坊昌邑宣教中心 侯孝龙 张梦迪
昌邑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线长,滩涂广阔,且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的特点,与梭子蟹的质地特点紧密相连,适合梭子蟹的生长繁殖。昌邑梭子蟹产区地处虞河、潍河、胶莱河三条河河口交汇处,水质肥沃,鱼盐饵料丰富,独特的天然地理环境和优质的水源条件,造就了昌邑梭子蟹营养丰富的优质特点:个体大、甲壳硬而坚实,色泽光滑呈青黄色;蟹肉肉质细腻、口感鲜嫩紧实、纤维丰富有弹性,海鲜味浓郁。成熟的雌蟹蟹黄为石榴红色,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据《昌邑县水产志》记载:昌邑为滨海之县,海洋渔业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 管仲相齐,为渔盐之利致齐富强”时,“ 都昌已负盛名”(都昌即今昌邑)。清光绪版《昌邑县志》昌即今昌邑)。清光绪版《昌邑县志》载:蟹-昌邑之蟹体大肉细而味美,膏满赤红俗呼“石榴黄”。这指的就是“八月的蟹子顶盖肥”,此时的昌邑梭子蟹的蟹黄红而清香浓郁。
山东省昌邑市昌发贝类养殖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以贝类养殖为主的企业。近年来,随着渤海莱州湾近海水质变化,运行多年的池塘淤泥淤塞、污染物难以清除,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和产量。为此,该公司积极探索工厂化立体养殖模式。根据养殖品种,在框架式养殖棚内设置双层或多层框架,安装水净化、温度控制、病害监测、品质检测等设施,棚外接进排水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特别是利用养殖盒养殖梭子蟹取得成功,改写了昌邑养殖业的传统历史。
昌邑梭子蟹一年分“麦黄蟹”和“豆黄蟹”两次汛期,昌邑梭子蟹一-年分“麦黄蟹”和“豆黄蟹”两次汛期,民间说的“夏吃尖脐秋吃圆”就是指此。初夏的“麦黄蟹”美在鲜嫩;中秋的“豆黄蟹”,美在香浓。母蟹产卵后, 空卵形成一朵花仍附在身上,渔民称此为“戴花”。这“花”鲜食无滋味,但取下晒干后敲碎做汤,却又滋味重返,美味无比。梭子蟹在蜕皮时,不知受什么干扰,外边壳还来不及脱下,内里就又生了一层,渔民称为“二夹皮”。将蟹蒸熟后,剥去外皮,内里一层皮柔韧香鲜,不知胜过多少海味。只是此蟹极少,万分难得。昌邑梭子蟹更有味道的还是生食。这种特制的生蟹,被称作“生呛梭子蟹”。制作的季节多在菊花开放的秋日,首先用盐加生姜、桂皮、花椒、葱花等佐料煮水,待冷却后,装进坛子里。选半斤左右的活梭子蟹放入汤中,令其饱饮一腔,香味内浸。然后,封紧坛口, 20天后便可以食用,不仅脆、香,而且爽口,易长期保存。特别是在大雪纷飞的时日,开坛取蟹,那鲜香之气溢满一室,大碗量酒, 吮生蟹当肴,有“神仙不换”之说。
据考证,梭子蟹还是一味中药,长期食用,可滋阴养血、解毒疗伤。清代著名御医黄元御是昌邑人,著有《黄氏医书八种》,至今流传不衰。相传,他有一年回家探亲时,将几个腌制的生梭子蟹带到了宫中。乾隆皇帝品尝后,余味无穷,连声夸赞。于是,每年秋季昌邑县令便精选部分梭子蟹进贡。乾隆皇帝食用后,多年的膝关节顽疾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痊愈。从此,昌邑梭子蟹更是声名远播。
长期以来,昌邑梭子蟹主要靠自然繁殖,渔民就近捕捞,产量低,普通百姓只能奢望而不可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昌邑市不断探索养殖新技术,加大养殖规模,产量逐年增加。2013年 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昌邑梭子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有无公害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5处,原良种场3处,育苗场5家,年培育蟹苗3亿尾,年增殖放流蟹苗达3000万尾。年产蟹量2000吨以上,总产值1. 7亿元,产业收入达3亿元以上。
昌邑市昌发贝类养殖有限公司实施工厂化立体养殖模式,突破了近海池塘养殖及早期的大棚养殖的平面限制,而且不受季节、天气影响,可以保证常年市场供应。更重要的是易于操作,占用空间小、养殖容量大,单位养殖面积较平面养殖增加3倍。在简兑天衡的助推下,昌邑梭子蟹必将走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一人间美味。
电话:023-67137177
邮箱:jianduitianheng@163.com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1009719号